2020年/03月/18日
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背景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遥远的救世主》(豆豆著)
每个人,可以看成一种文化的属性;他的所作所为,正是他所信奉或是遵循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内在的文化,往往难于察觉,但却决定了人的视野和发展的高度。
因此,看清一个人,就要看清他的文化属性,解开他的文化密码。属于强势文化,就可能造就强者;弱势文化,则注定是弱者。
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 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 文化属性对个人来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 规律的文化,然而 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墨守成规,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弱势文化
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其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
每个人身上,都烙着出身阶层的印记,或多或少,有着出身阶层的一些特征。 但这是一种阶层文化,是一种共性的文化,不是个性文化。 真正决定人发展高度的是个性文化,不是共性文化。 当然,共性文化会深深影响个性文化,但不能完全代表个性文化。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是一种共性文化的属性,同样遵循强势文化成就强者,弱势文化注定弱者的定律。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逆来顺受,不思变革。只要有人赏口饭吃,就心甘情愿地蜷缩着。即使遇到什么事情,也都是想法设法地找人、找关系、找靠山,没有饭吃的时候就指望着救济,靠支援。这种指望别人的生活态度,别人永远帮不了,扶不起。对于强势文化来说,拯救自己的是自己;对于弱势文化来讲,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传统呢文化的弊端
缺乏平等性
“平等”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权利义务)上的平等。 “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三大价值观——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基础。 没有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就没有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个人的独立性,就没有个人权利可言。
缺乏科学精神
我国古代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 “四书五经”不谈科学,科举考试也不考科学知识。 被李约瑟称为“最具科学精神”的道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 四大发明只是技术成果。 我国古代不重视工商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而近代科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 我国古代缺乏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是科学之母。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讲形式逻辑。可惜名家只破不立,其本质是诡辩论,对我国形式逻辑的建立没有任何好处。 《易经》和《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辩证逻辑必须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是形式逻辑的补充和发展,它本身不能取代形式逻辑。 在没有建立形式逻辑的我国古代,《易经》和《道德经》恰恰破坏了科学的推理和实验精神,起了反科学的作用。 形式逻辑不仅对科学影响重大,还对政治和法律辩论有重要影响。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这三点。 ### 缺乏法制观念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讲法治,儒家讲德治。法家一度取得优势,但是因为过于刻薄寡恩,法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失势。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施行的是“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调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概念和性质上分析,道德是一般行为规范,而法律是高级行为规范。因此,法律是最大的道德。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最重要的是国家机关首先要严格守法、执法。 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而我国古代以儒家的“礼”作为事实上的“法”,抹杀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法律规范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即使是圣人制订的“礼”,也不具备法律的严密性。因此,“以德治国”本质上还是“以人治国”。“出礼入刑”混淆了民法和刑法的区别,“原心定罪”败坏了刑罚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盛产“潜规则”的国家。 所谓潜规则,就是不能摆上台面的规则,即法律、规章制度和明文规定之外的规则。 潜规则盛行是整个社会缺乏法治观念的体现,严重败坏了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奴性 当年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给日本军部上的报告中讲:中国人,只要眼前有口吃的(哪怕是一碗水),他们都很满足,都会乖乖任你统治! 中国人口的92%是汉族,跟世界其他人口大国的情况不同,但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由少数民族的“君主”来统治“大汉民族”的历史。在外敌入侵情况下,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战斗力,两次(宋、明)亡国亡朝。尤其是“满清在征服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
枭雄文化
中国人永远盼着出现一个枭雄,中国一旦失去集权,就会陷入混乱,比如我们的五代十国时期、民国时期。为什么呢?因为最大的领导人没出现,一旦出现,社会就变得比较安定。这就是我们的枭雄文化。
不妥协的文化
生活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某些人一张嘴就说我这人可不能商量啊。 这种心态导致中国人很难从谈判中获得利益,经常吃亏。 我们解决分歧的方法要不就硬打,要不就吃亏认栽,反正都是走极端。 中国人的谈判都是让人拿枪顶着后脖颈子才谈完的。没有人愿意发自内心地去谈判,也不懂得找一个中间点,双方说和。 因此,在这种不妥协的文化中,社会交易成本极高。
推卸文化
有事儿了先推出去,千万别找我,不是我干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最经典的画面是,在公园里,一个学步的孩子突然摔倒,爷爷奶奶一定冲过去,一定要找个事去赖,没有赖的地方也要赖到地身上。我见过无数个老太太抱着孙子拍着地说,都赖它,都赖它。这就等于从小给了孩子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出了事一定先把责任推出去。
不道歉
两个人吵架,吵到最后经常是这两个人梗着脖子说“我是不对,但你也不怎么样”。这就已经算道歉了。 外国人就很会道歉,他们经常是高跟低道歉,比如父亲跟儿子道歉,丈夫跟妻子道歉。 丈夫跟妻子,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按中国的传统,总认为男比女高一头。 在西方,丈夫跟妻子道歉的事比比皆是,张口就来。可中国人不会,中国人最多说一句“这事过去就拉倒了”。明白了吧,只要你家丈夫说“这事过去就拉倒了”,那已经是在跟你道歉了,你就赶紧就坡下驴别再不依不饶了。
缺乏反思精神
中国人的这种推卸文化导致我们严重缺乏反思精神,出了什么事一定都是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自己永远不承担责任,怨天尤人,不是赖领导就是赖制度,总之先把自己摘干净再说。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走向文明的最大阻力。
传统文化中的好的方面
包容 心胸宽广。
《天道》中丁元英是怎样一个人?
包容 丁元英是一个对世俗文化有无限包容的人。 当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能知道结果是什么的时候,就不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口舌,又何必去争,去辩、去吵,连最后双方反目或者和好的程序都省了。
他生活在世俗之中,而不是天国。 对世俗居高临下的包容。 他与世无争,混沌摊老板收他2次钱,他不计较。 拉面店老板嘲笑他没工作,他也不计较。 想了却病危的父亲的心愿要拔掉管子而遭致家人的数落,他不做解释。 在公园看晓丹表演舞蹈而被别人挤走抢占椅子他连看都不看挤占他位置的人一眼 ……
正能量
丁元英身上没有负能量。 真正优秀的人,即使人生面对失败时,他们也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埋怨外部环境或者竞争对手,他们会主动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是到处找借口。
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在他的观念里,从来没有需要别人帮自己的概念,只有自己帮别人的概念。
信奉依靠自己
最明显的,就是五台山论道,丁元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很多人的通病:凡事靠别人,就是不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