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6日
恰当的教育
本文节选自《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循序渐进的学制,貌似有体系的课程,并不能提供年轻人真正需要的东西,也很难解决他们的极为紧迫的问题,有人大声疾呼,提醒人们留意那些杰出人物的成长方式:“他们绕开学校的弥天大谎,并且获得了成功。比如,你们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一批辍学者的远见卓识上的;你们也一定知道,我们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都是辍学者;你们一定还知道,娱乐业和快餐业清一色的是由辍学者主导的;而且我们委以国家重任的政客们全都是成绩平平的。”
从终极意义上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公正地评判另一个人,即便试图仰赖一套复杂的评价体系。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恰当的呢?
19世纪法国学者泰纳的描述,着实令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悠然神往,请允许我抄录如下:
观念只有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要促进观念的培养,需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矿山、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与顾客、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干得是好是坏,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些细节,默默地推敲,在心中逐渐成形,并且或迟或早会产生出一些提示,让他们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明。而法国年轻人恰恰在最能出成果的年纪,被剥夺了所有这些宝贵的接触、所有这些不可缺少的学习因素,因为有七八年的时间他一直被关在学校里,切断了一切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对于世间的人和事,对于控制这些人和事的各种办法,不可能得到鲜明而准确的理解。
……在医院、矿山和工厂,在建筑师或律师的办公室里,十分年轻便开始学业的学生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他们的学徒期,非常类似于办公室里的律师秘书或工作室里的艺术家。在投入实际工作之前,他也有机会接受一些一般性教育过程,因此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框架,可以把他们迅速观察到的东西储存进去,而且他能够利用自己在空闲时间得到的各种各样的技能,由此逐渐同他所获得的日常经验协调一致。在这种制度下,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与学生的才能相适应,发展方向也符合他未来的任务和特定工作的要求,这些工作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在英国或美国,年轻人很快便处在能够尽量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上。在25岁时——如果不缺少各种材料和部件,时间还会提前——他不但成了一个有用的工作者,甚至具备自我创业的能力;他不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且是个发动机。而在制度与此相反的法国,一代又一代人越来越向中国看齐——由此造成的人力浪费是巨大的。